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时尚汇 > 人文地理 > 正文  
《华夏人文地理》2005年1月号封面(图)
http://trendsmag.sina.com.cn 2005年02月02日14:55 《华夏人文地理》

  2005年1月号卷首语:面向大海

  人类第一次离开地球,在太空中遥望自己的家乡时,他们惊讶地发现,在目前已知的宇宙星体中,惟有我们人类的家园——地球,才是一颗蔚蓝色的星球。因为覆盖了地球表面十分之七的大海,是蔚蓝色的。而我们这期的主题就是大海,那片久违的蔚蓝色。

  选择这个主题的原因简单而直接,因为今年,2005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我们觉得应该以自己的方式纪念人类航海史上的这一盛事,并可以借此回放几千年来中国与海洋连接纽带的时代变迁。

  1994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撰稿人、美国作家李露晔(Louise Levathes)女士出版了她的“When China Ruled the Seas”(《当中国称霸海上》——简体中文版已于2004年由《时尚》杂志策划出版),以西方流行历史小说的形式为世界回顾了郑和下西洋的壮丽史诗。而1998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选过去一千年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探险家时,惟一入选的东方人就是郑和。

  英国历史学家孟席斯(Gavin Menzis)最近更提出惊人论断:郑和在第六次下西洋时,他的分遣船队曾到达美洲,比哥伦布早72年。而且,世界上最早进行环球航行的也是中国人,在此壮举10年后,麦哲伦才降临到这个世界。孟席斯还表示:中国舰队也曾早于库克350年登陆澳大利亚,其足迹甚至远达南极圈和北冰洋。他的观点在学术界引起轩然大波,他的著作“1421, THE YEAR China Discovered The World”(《1421,中国发现世界》)也因此畅销。无论孟席斯的学说成立与否,郑和都已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伟大人物。

  1405年到1433年,郑和船队远航30多个国家,航迹到达印度洋和大西洋。郑和船队的最后一次返航,要比哥伦布抵达美洲早60年……要看日本人上杉千年写的《郑和下西洋》、还要看中国台湾《经典》杂志1999年出版的专刊《郑和下西洋:海上史诗》,大大小小近百种书籍都是我们参考的资料。然后我们的编辑放下书本,去了云南昆明郑和的故乡、去了上海郊外的军工企业江南造船厂、去了福建泉州中国曾经的海运枢纽,甚至去了马来西亚马六甲海峡——那个郑和船队的必经之处,历史上“西洋”的真正起点……于是,郑和、中国人、蔚蓝色的海洋在我们眼前一一呈现。

  但是,600年后的今天,我们同样意识到,那次人类文明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航行并没有带来近代意义上的地理大发现。郑和下西洋之后,中国又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给中国的航海留下了永久的遗憾。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另一本书——《龙旗飘扬的舰队》。作者姜鸣,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历史系,现任一家证券公司的老总。这位钦佩理想守望者的中年人,在书中为我们辛酸地回述了闭关锁国后中国近代海军的兴衰史。整本书看下来,让人扼腕顿足,唏嘘不已,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然后,我们就约了篇《北洋水师》,约了篇《郑和之后的中国海军》。我们的目光已在不觉中离开了600年前的郑和,转到了我们一万八千余公里的海岸线,转到了更远处那片蔚蓝色的海洋。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讲过这样一段话——“恐怕明朝明成祖时候,郑和下西洋还算是开放的。明成祖死后,明朝逐渐衰落。以后清朝康乾时代,不能说是开放。如果从明朝中叶算起到鸦片战争,有三百多年的闭关自守,如果从康熙算起,也有近二百年。长期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

  也许我们今天重提蔚蓝色的海洋,不仅仅是为了郑和,更是为了发现地球上蔚为神秘的未知世界、探求更为广阔的物产资源,为了与那些来自大洋彼岸的西方海洋文明展开真正的对话与沟通。说到底,我们为了一种更为开放的心态,因为无论如何,“When China Ruled the Seas——当中国称霸海上”从英文的语法上讲,已是一个过去时。我们在回首曾经荣耀的同时,更应该以开放的心胸面向大海、目向前方。

评论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我国治疗肝病获重大突破!      想送免费的歌曲祝福吗




时尚汇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5228800-2502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