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阳河的驿站(图) |
http://trendsmag.sina.com.cn 2005年07月04日19:51 《时尚旅游》 |
52岁的严有生已经在舞阳河上摆渡11年了,一天得划一百多趟船,每天有450到600人次乘坐渡船,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在这相距十多米的河岸两端曲折往返。严有生说他是半个镇远人,父亲是浙江金华人,母亲是镇远人。当年祖辈做生意,浙江和贵州间来回跑,把浙江的丝绸、布匹运到贵州卖,再收购贵州的药材运到浙江转卖。“我也曾经回浙江生活了17年,但后来还是怀念镇远的生活,这里水清人好,于是我又回到了镇远,做起了摆渡的生意。”严有生说起这段往事一脸幸福,波澜不兴的舞阳河承载了他平淡而充实的生活。 镇远被绿如水晶的舞阳河分割环绕,自从下游修建了大坝后,水变得很深,平均深度达40米,最深处有300多米。县城房屋大多沿舞阳河而建,上下游有祝圣桥和新大桥两座桥,两桥相距甚远,中间的居民来往河两岸非常不便,渡船就成了当地居民一种非常重要的交通工具。舞阳河古时是繁忙的水路要道,各种商船来往不绝,自从下游建了大坝后,这里的水就成了死水,平日河上只有两条渡船来回穿梭,往年商船云集的景象再也见不到了。不过说实话,正是因为有了舞阳河这条水路,才使得南丝绸之路更加的与众不同。因为,在中国,没有任何一条别的重要的古代道路是这样水陆俱全并完美连接的,这也是南丝绸之路最吸引我的地方。 当年随着卫所的设立,人烟渐渐稠密。精明的商人看到镇远必将是一个生财之地,于是他们逆江而上,运来了大量粮米、食盐、布匹及各种军需民用品,在镇远坐地转卖,然后又将滇黔的土特产收购起来运往“下江”。当时,云南的货物诸如铜、锡运到镇远,价格可以高出产地两三倍,而从“下江”运来的粮米、布匹、杂货等到此转卖,也可获取丰厚的利润。就这样,镇远渐渐变成了货物集散的水陆都会。北去的商船在此启航顺舞阳河下沅江而入洞庭湖,直通长江而发东南沿海。南往的商船在此弃舟登岸,经古驿道南下。 由于水路繁忙,沿河两岸建立了众多码头,它们是当时水陆交通的衔接点。“这里有多少码头啊?” “那可多了,光卫城就有五座码头——卫城大码头、吉祥寺码头、上北门码头、杨柳湾码头、老西门码头。府城好像是7个——大河关码头、府城大码头、禹门码头、城隍庙码头、冲子口码头、米码头、天后宫码头。” 严有生边撑船边回答我们的问题,说起有关镇远水路的事情却头头是道。 据说,卫城的码头原先主要供军用,后来才改为民用。府城大码头与卫城大码头隔河相望,既是船舶停靠的地方,又是连接两岸的渡口和桥梁,曾经有一座浮桥连接卫城和府城。 在寻访古驿道的过程中,会馆竟然不断地出现在我的视线中。这些中原文化的象征在,在边陲小镇如此繁盛,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当地曾经的南来北往是多么的频繁,商业是多么的发达。 镇远自清代以来就涌现了许多会馆,他们以商帮为基础,以同乡共同崇拜的偶像为精神核心,形成了当时的“八大会馆”。现在保存最完好的,当属青龙洞的万寿宫。万寿宫也叫江西会馆,位于紫阳书院的下方,建于清代中期,整个宫房由高大的封火墙围成一个长方形的封闭式整体。大门是高塔式牌楼,顶部竖刻着“万寿宫”几个大字。万寿宫里有一个保存完好的戏台,戏台面枋上宽40厘米、厚20厘米的木雕杨家将故事图栩栩如生。 “你知道中国最早的铁厂是在哪儿吗?” 随行的冯老师对历史颇有研究,提出的问题也总是和历史典故有关联。“应该是汉阳铁厂吧。”我很自信地回答。“大多数人可能都会这么回答,其实,最早的铁厂就在镇远。清朝末年,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镇远办起了贵州省第一个现代企业——青溪铁厂。清光绪十五年(1890年)六月初一开炉点火,就炼出了‘天字第一号’铁锭。”冯老师的话让我很是吃惊。 在镇远博物馆,我果然看见了一块铁锭,上有“天字第一号”的字迹。当时铁厂所需的设备全部从英国进口,炼铁、炼钢及轧铁的高炉、马丁炉和机器是向“谛塞德工厂”订购的,耐火砖是“英格汉姆父子公司”出品的,每块砖上都打印着三行英文字母:“INGHAM & SONS WORTLEY LEEDS”。青溪铁厂全部进口设备及材料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运抵上海,检验合格后分三批启运,沿南京、武汉、常德、沅陵逆流而上达洪江,然后海轮换江轮再换机动驳船。由于当时没有较先进的装卸装置,一路上经常立架按件起重。遇到滩高水险,又需按件起驳。历时逾年,才达青溪。从英国到镇远,这是南丝绸之路辉煌的一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