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时尚汇 > 人文地理 > 正文  
住房 上海人曾经的痛(图)
http://trendsmag.sina.com.cn 2005年10月11日18:16 《华夏人文地理》

  住房曾经是上海人最不愿与外人道的一个话题。张庆芝的家最初在浦东陆家嘴的菊园地区,那是一个20多万平方米的棚户区。十几户人家住在一个屋檐下。“家里的桌子、椅子、沙发——那就是我的床。”

  在这张“床”上,张庆芝一睡就是十多年。她记忆里印象最深的是,每天清晨四五点钟,倒粪站前挤满拎着各式各样的马桶、痰盂的男女老少——这被称为上海老城厢一道苦涩的“风景线”。“当时我想,只要有抽水马桶,什么房子都行。”现在,张庆芝住在浦东锦绣路,15层楼的顶层。第一次进屋子时,他们一家人不约而同地直奔卫生间——终于可以告别用了十多年的马桶了,那种心情真是难以形容。

  其实,当年像张庆芝这样的家庭还有很多。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有关部门作过调查:人均4平方米以下的缺房户高峰时占全市户数的半数以上; 四分之一的居民拿公共过道作厨房,一半以上居民用马桶。1991年,被称为“民心工程” 的危棚简屋改造工程在上海的老城区铺开。十年后,上海人均4平方米以下的住房困难户全部解困,市区人均居住面积增加到13平方米以上。这十年,也正是上海高层建筑建设飞速发展的十年。

  上海的高层建筑中,建于上世纪50年代和60 年代的有40幢,建于70年代的有149幢,建于80年代的有812幢,建于90年代的有2645幢,在90年代这十年间,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城市像上海这样建起这么多高楼。姿态各异、拔地而起的高楼也成为上海这座城市面貌变化的象征。进入新世纪后,上海高楼的建设速度才开始放缓。据资料统计,上海八层以上的高层建筑已达到5000多幢,其中10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有200多幢。

  “高楼好啊!首先就是解决了上海用地紧张的问题。否则,我可能还住在菊园呢。现在都不相信当时能挤下那么多人。开门就是对门家的厨房,有家人全家只能住在一个门洞里。像我这样从棚户区出来的人都想住高层,因为阳光、空气都会好点。”与张庆芝抱着同样想法的人绝非少数,因为根据上海市统计局调查,多层、小高层住房受到上海市民的青睐,半数的市区家庭有意选择多层住房,三分之一的家庭有意选择小高层住房。

  过去长期被压抑的住房需求释放出来,但上海房产市场化只是近十年的事情,城市的房地产供给无法满足新增的市场需求,使上海的房价迅速上扬。从2000年到2004年的五年中,上海商品住宅的价格大致每平方米每天上涨的幅度是 2~6元。根据上海市统计资料显示,2000年上海的住宅预售价格指数涨幅为4.5%,2001年是 8.7%,2002年是13.2%,2003年达到24%。2005年2月,上海房价收入比更达到13倍以上。

评论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点击选择最佳避孕方式       星座 音乐 月光宝盒MP3




时尚汇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5228800-2502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