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有个“狗医生” |
http://trendsmag.sina.com.cn 2005年10月12日17:45 《时尚健康》 |
编辑/王洋 文/刘咏施 李贞 刘威良 李黎 摄影/文建平 赵晓初 刘咏施 董亮:我家有个“狗医生” 小猫小狗也能当医生?! 现实中的董亮是很多普通年轻人中的一个,在邮政局做一份设备维护的工作,和女友一起养一只名叫“可可”的西施犬。所不同的是,董亮对周遭人群和事物充满热情。他关注社会公益,每年定期献血,在成都的骨髓库做了登记,并且主动带狗狗参与了亚洲动物基金在成都的“狗医生”项目。 去年10月,看到有关第一批“狗医生”通过考试、正式“上岗”的报道之后,董亮打电话报名加入了“狗医生”计划。“当时我对‘动物治疗’其实一无所知,看到报道的第一反应是:小猫小狗也能当医生?!” 上网了解了有关“动物治疗”的知识,董亮按照媒体所报道的考试内容在家对“可可”进行了初试,比如不怕生人、不为突然的惊吓所动、不护食、不怕痛等等。测试之后,他带着可可报了名,并在去年12月通过了考试。 既然可以,为什么不去帮助他们? 照片上的“可可”非常可爱,而3年前它还是一只流浪狗。董亮偶然捡到了这只血统并不纯正高贵的西施犬,对小动物的爱心让他把它带回了家。董亮说,很多流浪狗会因为被遗弃而丧失对人的信任和热情, 所幸“可可”还能很高兴地躺在地上让他们摸它的肚子,或许这种温驯的性格也是它能够成功入选“狗医生”的原因。 基金会的安排十分周到。每次活动之前都有专车接送各位“狗医生”和主人。逢年过节还会为探访的病患准备贴心的礼物。真正参与进来之后,董亮开始接触到一些精神病患和需要临终关怀的绝症病人。他说,看到那些独自承受病痛的病人在“可可”到来的时候露出那样会心的微笑,那样畅快地与人聊天,心里面有说不出的震动。无论怎样,“可可”至少为他们的生命带来了一些快乐。而这样的感动,也成为董亮自己在此项目中最大的收获。 主人,你能不能禁受考验? 目前“可可”已经参与了两次治疗关怀活动,董亮说,以后的活动会越来越频繁,大概每周一次。和有的狗主人不同,董亮不会向别人炫耀“看我家狗多牛,能帮人治病”之类的,他说这样的心态会令公益行为变味儿。在这个活动里,有的是更多的责任感,而非“星光灿烂”。况且,最大的考验其实不是对狗,而是对狗的主人。你的社会责任心究竟有多少?这会在活动中不断接受考验。比如难得的节假日,你却要带狗狗去探访素不相识的病患,并且没有任何酬劳。如果加入进来只是图好玩,完全没有想清楚自己要付出什么,可能一两次之后就厌倦了,而这对活动组织方和病患来说,都是损失与打击。 为“狗医生”说几句话 “狗医生”在国外从来不是作为一种核心治疗手段来单独使用的,其作用和方法也是因人而异。所谓治疗效果实际是由患者和动物互动产生的。有的人天生喜欢动物,那么“狗医生”是帮助他的天使;如果他害怕动物,那又何谈治疗呢?对人如此,对动物亦不能强迫。如果动物不喜欢周围的人或者感到害怕,它怎么高兴得起来?又如何把好情绪传递给人? 做“狗医生”需要狗付出很多,其实质如同送信的鸽子、水下排雷的海狮,都是利用动物的一些特性为人类服务。正规的国际动物保护组织通常会征集养狗的家庭作为“狗医生”的志愿者,“狗医生”出诊也需要由家人陪伴,这样它可以受到较好的照顾,有更多安全感。 |